连结的第一步在于察觉,察觉生活以及其它领域的某些情境中有数学的要素,可藉助数学观点的切入,使情境的情景变得清晰。
连结的第二步在于转化,把察觉到的数学要素,以数学的语言表出,把情境待厘清的问题转化成为数学的问题。
连结的第三步在于解题,解答转化后的数学问题。它必须植基于数学本身的技能,有时候更要把数学的内容主题(数与量、图形与空间、统计与机率、代数)融会贯通,这属于数学内部的连结。
连结的第四步在于沟通,与自己以及与他人沟通解答的过程与合理性。因为解答的是经过转化的问题,我们必须了解数学语言的真意,它与一般语言的异同,我们要用一般语言与数学语言说明解题的过程与答案的属性、合理性,使得数学式的解答有助于情境的了解。
连结的第五步在于评析,评析情境的转化及其后的解题,两者的得失,阐释原来的情境问题,提出新观点,或做必要的调整,同时能将问题解法一般化。
经过察觉、转化、解题、沟通及评析后,连结完成了一周的历程,不但有助于情境的了解,而且也能掌握数学的方法。一方面可增进数学素养,广泛应用数学,提高生活品质;另一方面也能加强数学式的思维,有助于生涯中求进一步的发展。在教学重点与技巧方面,强调下列重点:
教材选取应依照教学目标,配合地方生活环境和儿童实际生活,选择适当而有趣的题材。教师应明了教材的内容与目标,并布置适当的学习环境,以利于教学。
教学活动需依教材单元性质与学生学习思考特性,采用具体操作、实测、实验、作图、观察、讨论、发表、问答等方式进行。教师不宜仅用讲述的方式进行。
教学过程透过引导与启发,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,形成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概念、过程、技能和态度。教师可提供现实生活问题或开放性问题,激发学生不同的想法,应避免预设或过早提出解题方式和结果,且不宜做机械性的解题训练。
数学教学应协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与数学的连结过程,培养学生能从数学的观点考察周遭事物的习惯,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。
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以数学语言或方法分析、批判周遭事物的精神。
数学教学注重形与数量的联系,让学生在实测与直观中,获得数、量、形的概念,并逐步适度地抽象化,进而体会数学的样式。